眼下,雖已到處暑節氣,可酷熱高溫天氣仍在延續。相較于望著太陽喊“熱熱熱”和“潛伏”在空調房中不出門的人而言,那些“抗旱搶突”在一線的干部群眾最為辛苦。
\r\n
\r\n

\r\n
\r\n
(8月22日,嘉禾縣珠泉鎮富硒村,村干部幫助群眾抽水抗旱。近期,當地組織干部群眾堅守一線,利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,引外水、保內水,全力抗旱保苗促秋糧生產。黃春濤 \r\n攝)
\r\n
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最新消息,當前,全省93個縣(市、區)出現中度以上氣象干旱,占全省總面積的91.5%,40個縣(市、區)出現重度氣象干旱,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輕度以上水文干旱。為了應對旱情,全省啟動了應急響應;旱情嚴重的地方,政府職能部門出動送水車輛為群眾運送飲用水、安排抽水設備保證農田灌溉。
\r\n
抗旱應急當前,各地情形亦呈現出不同的境況。一些水利基礎設施相對完善、用水管理有方的地區相對顯得從容。在湘潭、婁底等地,得益于五十多年前興建的大型水利設施韶山灌區,在管理部門的精心調度下,數十萬畝農田旱情得到有效緩解,田中晚稻長勢良好、一片郁郁蔥蔥。
\r\n
今年的高溫少雨天氣,確實為歷史罕見。但是,旱澇之災,自古有之,是人類必須長期面對的自然災害。在尊重自然規律、爭取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基礎上,人類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,以應對難以預測的“天公不美”。天旱儲水、天澇挖溝。加強維護水利基礎設施,是應對自然災害的主要手段。但是,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,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水利基礎設施被輕視、有些地方甚至是被遺忘,一些地區原有的塘壩溝渠甚至遭損毀堵塞,無法擔負起農田水利保障的大任。
\r\n
自然災害在給人類帶來考驗的同時,也在不斷警示我們:只有未雨綢繆,備在平時、防在經常,才能在極端天氣面前多一份淡定從容。水利是農業的命脈,湖南是農業大省,擔負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是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;端穩“中國糧”、做優“湖南飯”,是湖南農業農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以更高站位、更高自覺,重視農村水利設施的修整、興建,加強農田基本建設,實現旱澇保收,我們才有可能做到“打一仗、進一步”的目標。
\r\n
\r\n

\r\n
\r\n
(8月22日,道縣東門街道東洲社區,村民抽水澆莊稼。近期,該縣持續高溫少雨,部分鄉鎮不同程度出現旱情。當地黨員干部為群眾積極尋找水源,力爭把干旱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。何紅福 \r\n攝)
\r\n
“旱澇當有百年計。”不久前舉行的全省市州長視頻會議,提出了“防長旱、抗大旱、救大災”的理念,這里說的“防長旱”,既有對“當前所急”的應急之策,同樣也有著眼長遠的未雨綢繆。高溫酷暑終將消退,我們不僅要打贏這場抗旱硬仗,更要善于從抗大旱的硬仗中學習和總結,以“吃一塹、長一智”的心態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緊迫感,在改善、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上,真正把打基礎、利長遠的工作做扎實、做到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